[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·薪火映黔山]周國榮:仁懷驕子 雨花忠魂
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張齊
周國榮,化名鄒倫,1909年出生,貴州省仁懷縣(今仁懷市)人。
1925年至1926年,周國榮就讀于仁懷縣第一兩級小學第十四期,1927年考入省立三中第二期學習。1928年至1929年,周國榮參加“仁聲話劇團”并擔任編導,利用寒暑假公演話劇,揭露舊社會的黑暗和反封建禮教。
1928年,周西成擔任貴州省主席,他籠絡部下,采取控制和禁錮手段,嚴禁廣大學生接觸新思想,逼走三中傳播民主革命思想的校長黃齊生。同年,該校學生伍朝鄂(遵義縣高坪人)在校病故,全校師生集隊送葬,被反動當局用汽車沖散。沖突中,學生們將汽車搗毀并高呼“打倒軍閥”等口號,在周國榮和韓念龍帶領下,學生們追至轉運公司,將司機狠揍一頓,發(fā)泄對軍閥統(tǒng)治的不滿。
1931年8月,周國榮考入中國大學,逐漸接受馬列主義思想。受到先期投身革命的陳曾固、陳沂等同鄉(xiāng)影響,他和其他貴州青年組織起“貴州青年同鄉(xiāng)會”,共同開展革命活動。隨著同鄉(xiāng)會的分化,他又與其他人建立“貴州青年同盟”,創(chuàng)辦《貴州青年》雜志,傳播革命思想,推動在家鄉(xiāng)的青年參加革命。
1931年10月,周國榮參加北平“反帝大同盟”,白天讀書,晚上參加示威游行、散發(fā)傳單等抗日活動。1932年,周國榮加入中國共產黨,擔任中國大學黨支部書記,發(fā)動大家參加黨領導下的各種抗日活動。
不久后,周國榮調任中共北平市委擔任發(fā)行部長,負責黨內文件、宣傳資料和傳單的發(fā)行和發(fā)送。1932年底,他到北平郊區(qū)門頭溝煤礦,與工人同吃、同住、同勞動,彼此間建立了深厚的信任,極大地促進了各項革命活動的順利開展。1933年5月,周國榮擔任中共北平市委印刷科長,負責印刷標語、口號及其他宣傳品。
接手印刷工作不久,周國榮被國民黨憲兵三團抓捕,關押在憲兵三團所在地北平鐵獅子胡同。1933年11月29日,由北平押解南京國民黨憲兵司令部拘留所,期間,周國榮始終嚴守黨的秘密,拒絕出賣黨組織和同志。1934年4月,周國榮被判刑8年,送到南京國民黨中央軍人監(jiān)獄。1935年,周國榮為黨和人民獻出了寶貴的生命,后長眠于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。
來源 貴州日報
編輯 雷剛
二審 王珺
三審 鐵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