貴州岑鞏:茶芽綻新綠 “金葉”富山鄉(xiāng)
雨潤風和,新茶初綻。時下,貴州省岑鞏縣客樓鎮(zhèn)安山村的高山綠茶示范基地,層層疊疊的茶樹碧波起伏。茶農們身垮竹簍,忙碌穿梭于茶壟間,手指在嫩芽尖上輕盈舞動,一掐一提,簍中翠色漸濃,空氣中彌漫著清新怡人的茶香。
“今年閏六月,氣溫回升慢,導致首批春茶采摘比往年晚了十來天。”基地負責人楊如芳指著茶壟間嫩綠的單芽茶葉介紹,清明時節(jié)萌發(fā)的“明前茶”,經過冬季的休眠,養(yǎng)分充足,芽頭飽滿、香氣濃郁,是春茶中的“黃金品質”。通過精準對接市場需求,實行“品質分層、分級加工、分級定價”策略,將春茶精制成高端茗茶,夏秋茶則加工成大宗茶,借助外貿公司銷往歐洲市場。
據了解,這片茶園共有230畝,是一個有著30余年歷史的村集體茶園,曾因管理粗放、雜草叢生而瀕臨荒廢。2015年,來自云南麗江的楊如芳夫婦以承包經營的方式接手茶園,通過科學剪枝、精準施肥、生態(tài)除蟲等,老茶樹重煥生機,成為當?shù)剜l(xiāng)村振興的“綠色引擎”。
“老茶樹的根系發(fā)達,只要管理到位,產量和品質都能大幅提升,現(xiàn)在這片茶園年產出新鮮春茶200余公斤、新鮮夏秋茶5萬余公斤。”楊如芳介紹,通過“手工采春茶、機械采夏秋茶”的模式,不僅實現(xiàn)茶葉全年高效利用,每年還能帶動周邊2000余人次就近就業(yè),務工增收20余萬元。
每天晨霧未散時,吳敏已挎著茶簍穿梭在茶壟間,雙手翻飛采摘鮮嫩芽頭。
“采春茶的工錢按每公斤100元計算,通過雙手采茶,每天能采1.5公斤左右的春茶。”村民吳敏邊采茶邊算賬:“茶園離家僅幾分鐘路程,既能照顧家庭,又能增加收入。”像她這樣的采茶工,旺季時每天有三四十人。如今,茶園已成為帶動村民家門口增收的“共富車間”。
采取“黨支部+村集體+公司+農戶”等發(fā)展方式,目前,客樓鎮(zhèn)共有茶園1200余畝,有2座茶葉加工廠、2條加工生產線,年產干茶2.2萬余公斤,總產值350余萬元,產品暢銷湖南、珠海等地。每年,茶產業(yè)帶動周邊6000余人次實現(xiàn)就近務工增收60余萬元。片片綠葉成為帶動群眾增收、助力鄉(xiāng)村振興的“金葉”,為全鎮(zhèn)發(fā)展鋪就了一條綠色致富路。
依托獨特地理位置和氣候優(yōu)勢,該縣圍繞“生態(tài)立茶、質量興茶、品牌塑茶、產業(yè)強茶”導向,通過實施龍頭企業(yè)引育、低產茶園改造、生態(tài)茶園建設、有機品牌打造、產品精深加工等舉措,全力推動茶產業(yè)提檔升級、高質量發(fā)展。
目前,全縣累計建成茶園3.48萬畝,其中投產茶園3.2萬畝, 通過歐盟認證的有機茶園達1270畝,綠色防控茶園面積0.7萬畝。擁有茶葉州級龍頭企業(yè)2家,茶葉初精制加工廠8座,年加工能力1200噸以上。今年,預計年產干茶1000多噸,生產總值近1億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