師恩浩蕩,溫暖如初
在歲月的長河中,總有一些人如璀璨的星辰,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;總有一些情感如溫暖的春風,撫慰我們的心靈。我的恩師賴志偉先生,便是我生命中這樣一顆永不熄滅的星,一股永不停息的風。
時光回溯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初,我在榕江民族師范求學。那時的校園,綠樹成蔭,微風輕拂,帶著淡淡的花香。而我,懷揣著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未來的憧憬,走進了那充滿希望的校園。賴老師,便是在那個時候走進了我的生命,成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引路人。
賴老師教授我們《心理學》《教育學》,他個子精瘦,卻蘊含著無窮的智慧和力量。每次上課,他總是穿著那件洗得有些發(fā)白但十分整潔的襯衫,邁著輕快的步伐走進教室。他那超強的記憶力令人驚嘆,寬廣的知識面仿佛一片無垠的海洋,而他幽默風趣的授課方式,讓每一堂課都充滿了驚喜與歡樂。在他的課堂上,枯燥的理論知識仿佛都有了生命,跳躍著、歡笑著,引領我們走進知識的殿堂。
記得有一次,我在課堂上對一個心理學的概念產生了疑問,課后便想去請教賴老師。當時已是黃昏,天邊的晚霞如絢麗的錦緞。那天賴老師正好還在辦公室里,好像正要關門回家,我聽說師母身體一直都不好,賴老師每天下課以后都要趕回家去。見到我,賴老師就招呼我坐下來。他沒有因為這是一個簡單的問題而敷衍我,反而耐心地給我講解。他微微俯身,眼睛里滿是專注和認真,一邊用手指在書上比劃著,一邊用溫和的聲音解釋著,還列舉了許多生活中的例子,讓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的深意。
賴老師對我的關懷,并不僅僅局限于課堂。他發(fā)現了我對讀書的熱愛,尤其是對文學書籍的癡迷。當時的榕江師范,可以說是比較簡陋的,沒有圖書館,圖書室里的藏書也不多,進校沒多久,里面的文學書籍都被我借閱了,管圖書室的韓老師對我也特別關照,無論我借多少本書,她都同意,她知道我會很快歸還。那時的我,每天都會迫不及待地去看教學樓一樓黑板上賴老師編發(fā)的新聞摘要,那一行行工整的粉筆字,仿佛是我與世界溝通的一扇窗戶。我對知識的渴望,讓賴老師對我格外關注。他允許我在課余時間去他的辦公室看書看報,甚至給了我一把鑰匙,讓我能自由地進出他的辦公室,盡情地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。
有一回,我不小心把他辦公室的一本書弄臟了,心里特別害怕和愧疚。那本書的紙張泛黃,散發(fā)著淡淡的墨香,而我卻在上面留下了一塊難看的污漬。當我戰(zhàn)戰(zhàn)兢兢地向他坦白時,他卻笑著說:“沒關系,書就是用來讀的,有點小瑕疵不影響它的價值。”他的笑容如陽光般和煦,聲音里充滿了寬容和理解,讓我緊張的心瞬間放松下來。
在那段充滿書香的時光里,我不僅汲取了知識的養(yǎng)分,更在心中埋下了寫作的種子。我常常在課堂上偷偷寫詩寫散文,以為自己的小動作神不知鬼不覺。但賴老師發(fā)現了,他卻選擇了包容,沒有揭穿我違反課堂紀律,而是默默地守護著我那小小的夢想。
至今我仍清晰地記得,有一天他對我說,《小學生報》正在搞征文活動,鼓勵我以《我與小學生報》為題寫一篇文章,并承諾幫我推送到編輯部。那三天里,我懷著忐忑與激動的心情,用心書寫著自己的感悟。當我把文章交給賴老師時,心中滿是期待。他接過稿件,戴上那副有些老舊的眼鏡,認真地閱讀著,時而微微點頭,時而眉頭輕蹙,然后抬起頭,用充滿鼓勵的眼神看著我,說:“不錯!”沒想到,不久之后文章竟然獲獎了。那是我發(fā)表的第一篇文章,它像一把鑰匙,開啟了我寫作的大門,讓我愈發(fā)沉醉于文字的世界,心中的創(chuàng)作欲望也愈發(fā)強烈。
師范畢業(yè)后,我被分配到了從江縣西部的宰便中學。那是個偏遠山區(qū),離縣城將近一百公里,沒有往返班車,進出完全依靠求情,才能搭上拉貨的東風或者解放牌汽車,買稿紙和郵票都成了難題。然而,賴老師始終牽掛著我,他擔心我因缺乏物資而阻礙了創(chuàng)作的腳步,特意寄來了一摞稿紙和一大張幾十枚3分錢的郵票。那些郵票,仿佛是一封封溫暖的家書,帶著賴老師的關愛與期待,跨越千山萬水來到我身邊。
還有一次,我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些挫折,心情低落。給賴老師寫信傾訴,沒過多久就收到了他長長的回信。信是用鋼筆寫的,字跡蒼勁有力,每一個字都飽含著他的關心和鼓勵。信紙上還殘留著淡淡的墨香,仿佛能聞到他寫信時的專注和深情。
賴老師和我關系很特別,既像師生又像父子。在后來的日子里,我經歷了許多風風雨雨,事業(yè)上有起有落。但每一點進步,我都迫不及待地想要與賴老師分享,向他匯報。賴老師退休之后便離開了榕江,隨女兒到紅色之都遵義市去定居了。我和賴老師的聯(lián)系從未間斷,從最初的寫信,到后來的電話、手機,聯(lián)系方式不斷便捷。前些年他到榕江掛親或者參加其他班級的同學聚會,偶爾也會來從江看我,但我卻沒有刻意去看望過他,想來十分慚愧。
時光匆匆,轉眼間從榕江師范畢業(yè)已經40年。2024年8月9日,我們班同學決定在養(yǎng)心圣地從江舉行畢業(yè)40周年的聚會,并邀請了當年的老師們,賴老師爽快地答應了。
當我前往高鐵站接他的那一刻,心情激動得難以言表。眼前的賴老師,已不再是當年那個精神抖擻的模樣,歲月在他臉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跡,頭發(fā)全白了,像一層厚厚的霜雪。但他那慈祥的笑容,依然如春風般溫暖;他那明亮的眼睛,依然閃爍著智慧的光芒。
相聚的日子里,我們一起回憶著過去的點點滴滴。賴老師依然健談,很多往事他都記得清清楚楚,許多同學的名字他也能脫口而出。那些曾經的歡聲笑語,那些青春歲月里的懵懂與夢想,在他的講述中,仿佛又重新回到了眼前。
我們一起漫步在鸞里侗寨邊的人行棧道上,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在圍欄和地面上,形成一片片斑駁的光影。賴老師緩緩地走著,腳步略顯蹣跚,講述著他這些年的人生故事,聲音里帶著些許滄桑。
在聚會的餐桌上,大家舉杯共飲,向老師們表達著深深的敬意和感激。賴老師微笑著,眼中滿是欣慰和幸福。晚餐后安排了一場文藝小聯(lián)歡,賴老師拉起手風琴,和我們一起歡唱《榕江師范校歌》《相逢是首歌》《再過二十年我們再相會》《歌唱祖國》等歌曲,那一刻,我深切地感受到,師生之間的情誼是如此深厚,如此珍貴。
相聚的時光總是短暫而美好,轉眼間,同學會就結束了。賴老師坐上了我們當年班主任韋玉新老師的車回凱里。望著車子漸行漸遠,揚起一陣塵土,我的眼睛模糊了,淚水止不住地流了下來。
在這漫長的人生旅途中,賴老師就像一盞明燈,始終照亮著我前行的道路。他的關愛、鼓勵和支持,成了我不斷前進的動力。如今,他已經八十四歲高齡,但在我心中,他永遠是那個充滿活力、智慧和溫暖的恩師。
我知道,無論歲月如何變遷,無論相隔多遠,這份師生情都將永遠銘記在我心中。之所以將這份愛與關懷寫出來,是想讓更多的人和我一起感受師恩的偉大與力量。
愿我的恩師健康長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