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和孩子聊聊“廢話”
女兒是個小話癆,每天放學回家就像打開了話匣子,嘰嘰喳喳說個不停。從同桌的新鉛筆盒講到操場角落里發(fā)現(xiàn)的蝸牛殼,事無巨細,一一說來。而我不是忙著做飯,就是忙著做家務,大部分時候都“嗯”“啊”地敷衍著應答。
前些天,我正急著處理一個工作文件,女兒突然闖了進來,拿著她的橡皮泥作品開心地說:“媽媽,你看我捏的哪吒像不像?我可太喜歡哪吒了,敖丙也很帥......”那嘰嘰喳喳的聲音讓我很煩躁,就說:“寶貝,媽媽正忙著,你先自己玩會好嗎?”她噘了噘嘴,轉身走了。
可沒過一會,她又跑過來。這次是拿著一幅畫,興沖沖地喊道:“媽媽,這是我們今天語文課學的課文,我畫出來送給你。”再次被打擾,我的火氣騰地就上來了,大聲說:“出去,自己玩去,別來打擾我了!”女兒愣了愣,哭著跑了出去。
等我處理完工作后,回想了一下自己剛才的行為,感覺有點過分了,就去給女兒道歉:“寶貝,媽媽剛剛兇了你,對不起。”女兒看了我一眼,沒搭理我。我又解釋:“寶貝,真的對不起,媽媽剛才急著工作,對你態(tài)度不好,下次再也不會了,你可以原諒我嗎?”女兒點點頭,但一直沒和我說話。
接下來好幾天,女兒不再嘰嘰喳喳和我說話,家里一下子冷清了很多。晚飯后,老公問女兒:“最近妹妹是怎么啦?怎么小話癆變悶葫蘆了?”女兒不理他,自己找哥哥去玩飛行棋了。我把之前的事情和老公說了,他笑著說:“沒事,過幾天她就好了。”可我心中還是隱隱的不安。
查閱資料時,我看到有位心理學家說,如果父母每天和孩子多聊聊廢話,不僅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,還能改善親子關系。
上周五晚,我們召開了家庭會議。我提出,晚飯后,全家出去散步20分鐘。散步時,可以一起聊天。如果還沒聊夠,還可以在睡覺前申請,再聊一次,時間控制在30分鐘以內。女兒難以置信,看了看我,又看了看老公。兒子問道:“可以選擇爸爸或者媽媽陪聊嗎?”我說:“當然可以!不過請?zhí)崆邦A約,我和爸爸好抽出時間來。”這下,他和女兒都高興地拍起了手。
自從開啟閑聊模式后,我發(fā)現(xiàn),孩子們心里真的有很多話想和我們說。兒子說,有個同學總是找他借筆,他不想借,對方就說他小氣。我安慰道:“你的筆你做主,不想借就不借。”兒子點頭:“之前我借給他過,他從來不還我。”我抱了抱他,告訴他,他沒做錯。女兒說,數(shù)學老師今天批評她了,因為計算錯了好幾道。我問:“那你是不是做完沒檢查啊?”她不好意思地撓撓頭:“當時來不及了,就沒檢查。”我拍拍她的肩膀:“沒關系,下次花點時間檢查兩遍就好了。”
有時候在我們看來,孩子們說的都是一些無足輕重的小事。但對他們來說,都是一些很重要的事,或者是需要和最愛的人分享的小美好。
如今,每天看著孩子們燦爛的笑臉,我才明白:原來最好的教育,就藏在這些看似無用的“廢話”里,像春風化雨,滋潤著我們共同成長的每一天。